我玩的应用:

|
长刀,又称大刀,一种长柄大刀,多为马战使用,汉以后,各朝代均有不同风格的长刀。三国时期就有偃月刀;唐代有陌刀;宋代有笔刀、掉刀、凤嘴刀、掩月刀(即偃月刀);眉尖刀、戟刀、屈刀等;明代有勾镰刀、偃月刀等。其结构由刀头、刀身、刀柄等部分组成。基本用法有劈、砍、云、抹等。使用和演练时威风凛凛,气势雄伟,为大将军所用——
1 w8 I! f/ v# [' k 笔刀刀尖锐利,刀背斜阔,柄下有鐏。宋《武经总要》把其列为"刀八色"之一。
; s7 O) `! ^/ N* Q' v 掉刀刀身直,刀尖向上,尖锐有刃,柄后有鐏。宋《武经总要》把其列为"刀八色"之一。
4 V1 L' { }5 I$ d! I 凤嘴刀刀头呈圆弧状,刀刃锋利,刀背斜阔,柄下有鐏。被宋《武经总要》把其列为"刀八色"之一。
1 e% J7 J; Y8 M1 U 偃月刀,三国时期关羽所用,又称"关刀"。其刀身狭长,形如偃月,刀背有青龙图案,又称"青龙刀""偃月刀",刀头有回钩,钩尖似枪,锐利无比,刀背有突出锯齿状利刀,故名"冷艳锯",其柄因人而制,一般人直立,左手握住刀盘之下刀柄处,左臂向左侧伸直,刀鐏靠着左脚掌侧。刀盘的高度应与左肩齐。刀刃之长度,应是刀柄的五分之二长。其刀法相传是三国时期关羽所创。用法有十二字诀:劈、砍、磨、撩、削、裁、展、挑、拍、挂、拘、割。此刀被宋《武经总要》把其列为"刀八色"之一。
: ]& _1 M! b5 v+ K% ?/ j+ }0 u 眉尖刀刀身狭窄,单刀,刀尖锐利,其后斜阔,木柄,后有铁鐏。属宋"刀八色"之一。
' y5 D! n0 Z+ B; i& q( { 戟刀戟刀全长五尺,其中刀尖长四寸,边锋长一尺。刀柄粗可盈把,柄尾有一三棱形铁鐏。戟刀在对敌作战时可发挥前尖边锋的特点,声东击西,虚实多变,其主要用法有砍、剥、刺、、挂、劈、扫、截、撩、削、盖、擢、架等。
$ [ e" ~* C( M% k5 R+ z 陌刀长刀的一种。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,较重,大约50斤。唐代军中大量配备。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。" l _' l) b- G$ E) }) f+ ~. v
屈刀刃前锐利,刀后斜阔,长柄,柄末端有鐏。宋《武经总要》列此刀为"刀八色"之一。
, a3 ^! F1 e* C n! Q7 M" a! V 三尖两刃刀刀尖分为三支,似"山"字形,中支形似剑状略高,两翼支稍低,两面开刃,锋利无比。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、绞为主。3 y& s/ S8 G1 X' M
春秋大刀其刀术主要有劈、砍、斩、架、截、云、挂、挎、挑、拦、扫、抹、托、拨、压、绞、错、捣、随、扇等。弹腿门之春秋大刀主要流行在河北、河南、黑龙江等地。其特点是刀法灵活,变化多端,气势雄伟,劲力贯注,快速迅猛,一招一势,动作紧凑,舒展大方。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,含虚抱气,气易相融,身法传神,刚柔互用。( Z# p7 N* M1 l. q! q
钩镰刀刀背中部有一突出侧钩,有刃,可供钩割之用。刀法用劈、砍、钩、割等,临阵时十分方便。
) U% q5 |/ @/ x) C 乾坤日月刀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奇异兵器。全长六尺(2米),两端各有相同长度的月牙形刀。刀背上部各有三个小铁环,舞动起来沙沙作响。刀柄为坚硬木料所制,握手处在刀柄中段,上扎彩带,并有两个突出的月牙形利刀。利刃后为握手处。使练时,两手均在月牙形利刃下握住刀柄。握法有左阴右阳、右阴左阳和双阴法三种。此兵器前后可用,变化多端。主要用法有:前后扎刀、正反扎刀、斩劈刀、上挑刀、横扫刀、舞花刀、上下截刀、里外绞刀、撩挂刀、云拨刀、格拦刀、推架刀等。
# v6 w& y% t: d; v% C. I O' v" L/ m3 \( k `; `1 [! v
( T% Z6 P+ Y( d! L6 o# W
|
|